新華社香港7月11日電 題:“我們的家鄉都有一所田家炳中學”——記香港慈善家田家炳
新華社記者 周雪婷
10日,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與世長辭,享年99歲。消息傳來,海內外各界紛紛表達對這位偉大慈善家的哀悼。萬千追思,化為一句最簡潔但卻最令人動容的話——“我們的家鄉都有一所田家炳中學。”
據田家炳基金會統計,田家炳在全國范圍內已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約20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
因為在助學興教方面的貢獻,田家炳曾獲得過“感動香港十大人物”“愛心獎”等獎項,并被授予香港特區政府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捐出八成財產辦學:襄助公益讓我感到幸福
“中國的希望在教育”,這正是田家炳一生的信念。據悉,他80%以上的財產都用作教育慈善,捐資數目高達十多億港元。
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在事業上剛剛小有成就的田家炳就開始在香港東華三院、博愛醫院等多家慈善機構擔任要職,推動社會福利教育工作。1982年,田家炳決定捐資創辦田家炳基金會,專事捐辦教育、醫療、交通、文娛等公益事業;上世紀八十年代,田家炳在家鄉興建的廣東省大埔縣家炳第一中學啟用,其后基金會開始大規模捐建各省區市師范大學的教育書院和田家炳中學。
田家炳曾說:“我最樂意到內地經濟較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捐款??吹侥敲炊嗟暮⒆幽芤虼擞袝勺x,感覺是畢生最大的寄托。”
老人逝世的消息傳出后,內地網友、田家炳學校畢業的校友紛紛留言表示哀悼:“高中就叫田家炳中學,老先生一路走好”“畢業于內蒙古田家炳中學,十分感恩”“眉山最好的高中就是田家炳高中,感謝田老先生發展教育”……數百萬條留言,字字句句都飽含著對田家炳最真摯樸實的感恩之情。
最慷慨卻最簡樸:租房住的香港富豪
租住公寓、沒有專車、自帶水杯、一身西裝穿幾十年……與對教育事業的慷慨解囊相對照的,是他數十年如一日的簡樸生活。而最令香港市民感懷敬佩的是,這位香港知名的實業家,晚年居然是租房度日。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后,無論是田家炳基金會的收入,還是其公司的周轉資金都在減少,而各地助學資金的申請又源源不斷地送來。這個時候,田家炳下決心賣掉自己住了37年的“花園式豪宅”,改為租房居住。
2003年,田家炳基金會已經超支,但他還是向銀行貸款600萬港元,資助香港理工大學和城市大學;2009年,他將名下僅余的4座工貿大廈捐贈基金會,把資金收入撥捐慈善;當時,這4座工廈估值達20億港元。
租房居住后,田家炳的生活愈加簡樸。他保持著每月3000港元左右的生活費,只吃粗茶淡飯。香港媒體形容他是“最慷慨也是最簡樸”的富商。
以誠立人、一以貫之的實業家
田家炳不僅是一位慈善家,更是一位為香港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的實業家。無論是在慈善還是實業領域,他都恪守“勤儉誠樸、己立立人、以德服人”的原則。
田家炳1919年生于廣東大埔縣,不到16歲便輟學從商,后輾轉越南、印尼等地創業。1958年移居香港開辦工廠,伴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起飛,他逐漸成為當時化工行業的領軍人物。
在香港創辦工廠時,他投身于塑料薄膜這一當時前景并不明朗的實業中,希望能做一項真正推動香港經濟的產業,并為失業青年提供就業機會。
田家炳向世界各地工廠討教工藝,作精細的研究,十分注重質量,致力于建立起好的品牌。他創立的“田氏塑膠有限公司”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并將生產線逐漸北移到內地。
從事慈善事業時,田家炳凡事親力親為,以身作則,每到一個學校都會先做報告,并與學生交流,受到學校師生發自內心的熱忱歡迎。
田家炳的公益事業是以個人直接捐資的方式進行;他捐巨資卻始終自謙“香港普通市民”“做一點小生意而已”;他的簡樸更令人難以置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堪為田家炳一生的寫照: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